欧阳巨波 虎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图腾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龙虎文化是最早的中华文化!但龙虎文化的渊源始于“虎文化”! 虎——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老虎的故乡。早在250万年以前,虎就与人类几乎同时或更早的生存生活于这个远古蛮荒、阳光灿烂、雨露滋润的地球上。 虎除了现今所称呼的“虎”或“老虎”外,从古至今它的别名异名更是散见于各代文典之中,如:寅客,山君,黄猛,掩子,戾虫,大虫,黄斑,於菟等等。 虎——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的保护神”。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有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中国人自古崇虎。虎的阳刚之气,勇猛雄健,威猛精进,自由独尊的品格和精神,一直深受中国和东方的喜爱和崇拜。虎被尊称为:“百兽之王”,“圣兽”,“神兽”,“山君”,“山神”,“山大王”,“森林之王”。被视为:“美丽,吉祥,力量,高尚,尊严,智慧,慷慨、勇敢、乐观、宽容,权力,制度,活力,实力,霸气,凶猛,贵相,胜利,荣誉和生命的象征。被崇为:“镇宅,驱邪,祛灾”以及繁衍子孙后代的“神灵”,被奉为:“四灵”之一。“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灵。“四灵”是中国古代指示方位和保卫方位的神兽。其中“青龙”代表东方之神、“白虎”代表西方之神、“朱雀(凤凰)”代表南方之神、“玄武(龟和蛇合体)”代表北方之神。老虎是中华民族老百姓最亲近、最贴心、最贴体的“生命的保护神”。由于“虎”与“福”谐音,古人谓“虎”即“福”也。于是虎文化也被赋予了吉祥幸福的意味。 中国——是虎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虎文化一直贯穿于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无论在语言、文字、诗歌、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还是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宗教以及儿歌、岩画、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布玩具等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领域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虎文化已深深的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浸透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至今仍绵绵不绝。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 在上古的甲骨文中,“虎”字就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征虎。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老虎而来。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为统治者。汉语中“虎”的发音,也与老虎的吼叫声相关。虎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内容丰富多姿,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特征。 中华民族——是龙虎的传人。中华民族是龙虎民族!中华文化是龙虎文化!《周易·乾卦文》中曰:“云从龙,风从虎。”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不仅有延续8000年的“龙文化”,还有更为悠久的长达万年的“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龙虎文化”。1987年6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旧址原始墓葬中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的蚌塑龙虎图形,伴于一位祖先遗骨东西两侧。虎居左,龙居右,依上古时代礼俗都是贵左(以左为尊),从中可看出7000年前原始先民们,是把虎神置于首位的。依照龙虎蚌塑摆放的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即“四灵”相吻合。考古学者认为其墓主人可能就是伏義,伏義既崇虎也崇龙,是虎文化之祖,是中华文化之祖。 中华民族是由崇虎的古西羌狩猎民族和崇虎的古东夷农耕民族融合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从远古旧、新石器时代的崇虎至虎岩画,伏義时代的虎图腾崇拜至虎文化至龙虎文化,炎黄时代的龙虎文化的升华以及夏商周三代虎文化的繁荣至辉煌中一路走来……这启示着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龙的传人,也是虎的传人,是龙虎的传人,中华民族是龙虎民族!中华民族不仅是龙文化,也是虎文化,是龙虎文化。中华文化是龙虎文化!伏羲文化实际上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虎伏羲和龙女娲的远古图腾构成了中华民族龙虎文化的文明传统。 老虎——是华夏民族理想主义的英雄图腾。《说文解字》曰:“虎,山兽之君也。”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由于先民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对风、雨、电、雷、天、地都充满神秘感,对凶猛而强大的老虎有很强的敬畏心理,这种敬畏逐渐发展演化成为一种“图腾崇拜”。他们把虎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或祖先而虔诚地顶礼膜拜,认为老虎是神物,是有灵性的。他们希望通过对老虎的崇拜,使自己与神灵、智慧、勇气、力量、健康、魅力相结合,从而显示自己的强大和永恒。这一点,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中国内蒙古阴山岩画上的虎纹,距今9000年的黑龙江虎岩画,距今7000年的河南“中华第一虎”以及先秦神话地理志《山海经》中对虎的宗教崇拜都体现的清清楚楚。 在我国原始宗教观念中,虎被尊崇为万能守卫神。虎既是天上的星宿之神,也是天门的守护神。无论在道教、佛教还是萨满教信仰中,虎都是宗教崇奉的对象。它以超自然的神力,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之中。虎在道教观念里是通灵的神使,是道教崇奉的天神和护法神兽。道家的经典称为“龙虎经”。道家的炼丹称为“龙虎丹”,都是崇虎的体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骑虎背,举剑祭起五雷符,驱邪逐崇,为人间除妖灭病,被尊称为“张天师”。同时虎还是武财神赵公明的化身。 传说道家始祖老子也是虎的化身,以取虎名为吉,道号为“母虎”。也是虎图腾崇拜的印证。道家认为虎是天人相通的神兽,并把龙虎之气作为长生的标志。 从汉魏时期佛教初入我国开始,佛教中的萨埵那太子本着大慈大悲精神以身饲虎。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与中国禅宗思想相结合又发展为禅虎——使虎听经修道,修炼从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十八罗汉伏虎说——弥勒尊者伏虎罗汉。佛教中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之精神也丰富了中国虎文化的内涵。 在楚辞中,屈原就以虎年虎月虎日生为尊耀。他在《离骚》开篇即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从中可看出楚国崇虎风俗。在春秋战国时,古人已经以十二生肖占寅虎,并以虎年虎月虎日为大吉大利。有学者研究认为夏禹、老子这样的古代异人也都是虎年生长。可见虎占十二生肖之独特地位。 源于虎的生肖文化和图腾崇拜,民间又延伸出祈虎赐子,佩虎保安,画虎镇邪的实用功能。人们给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围虎兜、抱虎玩具……借助虎的威力来祈愿和保佑子孙万年平安,驱邪纳福,健康成长。 老虎天生具有“王者风范”。八面威风,四方雄震,是镇邪扶正的保护神。俗谚云“家中有虎不怕邪”。老虎有“镇宅神虎”之说。《风俗通义·祀典》曰:“画虎于门,鬼不敢入”。在我国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茶和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门神。我国魏晋时期,干宝在《搜神记》中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眼,以祛不祥。”古人还多雕石虎以镇宅、镇墓,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医的神物。在我国不少民族历史传统中,都把老虎作为开天辟地之神,人类繁衍生息之祖。认为“天地之日月,风雨雷电之生威,无不化生于虎。” 从古至今,关于虎的词很多,把威猛雄健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骁勇善战的称为“虎士”,把不徇私情的称为“虎臣”,把远大奋发的称为“虎子”,把雄壮稳健的称为“虎步”,把正眼雄视的称为“虎视”,把稳如泰山称为“虎踞”,把豪雄人杰称为“虎啸生风”,把皇帝的调兵军令称为“虎符”等等。 中国成语中带虎字的就有300多个。如: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视眈眈,生龙活虎,藏龙卧虎,龙腾虎跃,虎头虎脑,虎背熊腰,将门虎子,虎气冲天,虎气生财,虎毒不食子,谈虎色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志雄心在,虎虎有生气等。历代关于虎的典故、谚语、掌故、趣闻更是不胜枚举。与虎相关的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人情味和人间诗意,包含着亲缘间、夫妻间、长幼间、朋友间、乡邻间温馨的情谊,包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虎——集完美的形、色、神、勇、力、智于一身。是雄性的代表,是勇猛精进的化身。虎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占据崇高地位,是任何一种自然界的动物都无法替代的。 中国人畏虎,爱虎,敬虎,崇虎,造虎,画虎,藏虎,颂虎,吟虎,拜虎,并从老虎身上找寻着人的尊严、胆识、智慧和勇气,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最具独特、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虎文化”现象,延续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之中…… 但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活生生的老虎呢?其生存状态和命运却是令人异常堪忧。由于社会的发展,山林过度开垦和捕杀,人类活动使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曾经雄霸山林的“兽中之王”,曾经吐刹山川丛林之间的强者,面对当代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也和众多动物一样面临着灭顶之灾。 在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全世界濒临灭绝十大动物”中老虎被排在第一。全球现在只存活着3200只老虎,印度和中国的老虎分别剩下大约1400只和50只。老虎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老虎处于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是保护和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性旗舰物种。从“生态学”角度看,虎种数量的多少可反映出生态系统是否平衡。虎的存在代表着一个演化成熟的生态社会。这个生态社会是大自然历经千百万年才蕴育而成的。虎的存在,表现那个地方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意义重大。保护老虎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此,为了人类,让我们共同携手——善待老虎,拯救老虎! |